TANG Ying Chi 鄧凝姿 |
淺談中國畫 鄧凝姿 中國畫一直以來的 特色是以水墨和山水為中心,又以人文精神為典範,早在南朝時代謝赫已經 提出:氣韻生動、骨法用筆、應物象形、隨類賦彩、經營位置、傳移模寫等「六法」作為中國畫的標準。經歷時代的變遷,中國畫產生了更多的理念和 論述、人物和佳作,而且也仍然為現代人所嚮往的一種繪畫藝術。近期在香港藝術館展出的「 新水墨 藝術─創造、超越、翱翔 」,企圖進一步擴大中國畫的意念,並強調水墨作為工具的實驗性;有些藝術家更加把創作的意念直接拉扯到中國人的政治文化身份上。全球化的確讓人思考地域和本土的意義,然而 那一段中國藝術在停滯不前而西方藝術正蓬勃發展的時期和情況,就令不少人耿耿於懷;再加上近代西方藝術的意識形態正席捲全世界,致使其他的可 能性會較難以發現。強調中國的元素不失為為世界藝術提供另一個可能性,但另方面也有尋求一種身份認同的心態和國家民族的情意結。 所以無論是山水畫、水墨畫,強調 「中國」的元素,甚至索性把創作者的文化身份套在作品上,使之成為中國畫 的發展部份特徵,這種想法無疑是有點狹窄和情緒化,但反映「中國畫」或「中國元素」仍然是很多人的關注點,也就是說作品最後形成了多少中國特 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標準。民族性或特別是文化身份也是後現代主義所著重的議題,可惜往後被利用成為創作的生存手段,近年來,對於這種文化 現實主義,也引來很多的反省和批評。若回到創作的最根本情況上 / 或人類最原始的藝術發展中思考,藝術創作好可能是從最簡單的目的開展,再經過時代的互動,然後產生各式各樣的行為和結果,這種單純的創作態度,加上個體的專注和重複的行 為,可以帶來豐富的成果,反而太多的計算、策略、預想未必是好事。總覺得社會上在藝術創作方面的認真討論和閱讀十分薄弱。 水墨本身是一種簡約的物料,與其他 物料 / 媒介比較,是較為方便採用的、可塑性也不弱,在當代一些的實驗作品裡,也產生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效果,不過有很多的水墨的實驗作品仍然逃脫不了山水的題材,令人會詢問實驗的 意義和開放性,這樣做除了局限了筆墨的趣味之外、也失卻了當代的意義。 山水作為題材,在歷史的詮釋裡,代 表著崇高的人格:是人超越了本身進入另一個世界的既出世又入世的圖像; 人追求永恆的生命,在山水的世界裡獲得寶貴的體驗。在今天當環境受到急速的改變、而人文也經歷文化互動的影響時,這種縱使是重要的「珍惜過 去,繼往開來」的情操,仍待有更多不同的方法和思維去努力開啟。在藝術創作內,用甚麼方法、物料、工具、意念作為起點固然有所影響,有時在甚 麼地方結束或怎樣結束可能更是關鍵所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