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NG Ying Chi  鄧凝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[Artwork] [Review] [Writing] [Archive] [CV] [Artist Statement (English/中文/日本語)] [Contact]

繪畫的探索—談鄧凝姿近年繪畫

文:盛虹
文匯報2013-03-05

繪畫在二十一世紀還能擔當什麼作用?藝術家鄧凝姿一直在探索繪畫作為一個平面媒介可以如何處理 和突破。


從二零一零年的「進入屯門」,鄧氏開始探索數碼科技和繪畫的關係及可能性,發展至一系列關於香港街道、景色、人物的作品。借數碼科技的投 射,將照片映在畫布上,用畫筆和顏色「如實地」畫出來。數碼影像可說是一種輔助,擴大了繪畫接觸的圈子。「進入屯門」,是鄧氏在嶺南大學 當駐校藝術家時的實驗,她預先挑選了在屯門某角落拍下的照片,讓四十一位來者自由選擇描繪照片的某一部分,即使畫筆塑膠彩都沒有用 過的朋友也能參與。有趣的是,這改變了以往的繪畫經驗。從前古人說「臨摹」,「摹」就是把半透明的紙放在古人作品之上,一筆一筆去學習古人的用筆、用墨、 皴法和佈局。作品的構圖都如投射的部分一樣,鄧氏的實驗不是傳統的摹仿,她開拓了一種與數碼投射混合的繪畫經驗。當顏料落在畫布時,它與 投射出來的光重疊在一起,使畫者難以分辨原色,亦因為這樣,畫者在當中只能專注筆觸和顏色的處理。這經驗令人透過影像再觀察那街景的一角 或人物的動態。當作品脫離數碼投射時,顏色的變化和落差可能會帶來驚喜。

 
鄧氏形容在街上拍照時十分隨意,回到工作室後才篩選,她用同樣的繪畫方法記錄了填海工程和街道面 貌。最近一次展覽在正側畫廊,「把在香港街道上的人掛在身上」將四十九個人物佈滿整個櫃子的空間,感覺十分強烈。這些人物獨立看的時候,沒有什麼特別。可是,一下子全都放 在你面前時,即使面孔都不清楚,你會驚訝這些人的姿勢形態,衣服身影卻一點都不陌生,就像每天與我們擦身而過的人,你甚至可想像他或她要 到哪裡去,或是從哪裡回來了,抑或在那兒等待些什麼。若你問收藏的人為什麼選這個或那個人,她覺得他或她和自己很相似或極端,大家有著不 同的原因,卻總會 想像對方和自己的一些關係。忽然,我想起一位美國朋友的故事,她和姊姊很愛在咖啡廳凝望在紅燈前停下的車子,猜想在這時髦、昂貴、平庸或破爛的車子裡頭是 個怎麼樣的人。當然,她們永遠不會知道答案。我想,她們也不是想要答案,只是出於對生命對周圍的好奇。


鄧氏的繪畫實驗開拓了新的繪畫經驗之餘,也透過互動給予觀眾另一個角度去思考、觀察我們身邊的城市和過客。或者轉角的街景或在看的你會是 畫家下次隨意拍下的材料呢。